Business Management
企业管理

“人才”和“人手”


员工从素质上划分,可以分为“人才”和“人手”。“人手”是对人力的补充,“人才”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。“人手”是不说不做,说了才做,认为不做不错,少做少错,多做多错,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,“人手”以不犯错为主要考虑,最多只是把事情做对。“人手”怕做错事,所以不敢主动做事。而“人才”不仅力求把事情做对,更力图把事情做好,超越领导者的预期。“人才”不怕做错事,就怕没事做。“人才”事事争先,主动请缨,惟恐落下。


当下属没有把交代的事情做好时,领导者要区别对待“人手”和“人才”不同的“做错”。“人手”做错事,首先心态不好,其次方法不对,所以“人手”做错事就是不可原谅的,而“人才”做错事,其心态是正确的,只是做事的方法不对,因此“人才”做错,是应当原谅的。


“人才”和“人手”二者互为转化,用心上进的“人手”日后会成长为“人才”,不思进取的“人才”也会退化为“人手”。“人才”和“人手”在企业里是同时存在的,“人手”可以缓解“人才”的工作强度,使“人才”可以用有限的精力去做更有价值的工作。如果误将“人才”与“人手”错位,就是用人不当。如果把“人才”放在“人手”的位置上,就是“大材小用”,挫败“人才”的积极性、导致“人才”流失。如果错把“人手”放到“人才”的位置上,就是“小马拉大车”,导致“人才”闲置、不能人尽其用。招到“人手”容易,招到“人才”难,但无论是看待“人手”还是看待“人才”,心态(态度)永远都是第一位的。有了正确的心态,“人手”可以逐步培养为“人才”。心态不正、好高务远、不能任劳任怨、荣辱与共,即便是“人才”,倒还不如“人手”。


人才的四个阶段——无奈期、摸索期、定位期、创造期。成长的四个阶段——人渣、人手、人才、人物。

员工的四种类型——蜗牛型(做事迟缓、可塑性差)、狐狸型(耍小聪明,浮躁,不踏实)、老鹰型(个性张扬、自我表现欲强)、黄牛型(任劳任怨,能与企业荣辱与共)。

员工的四种类型——性情中人(讲感情、重义气、情绪化)、惟利是图(打工就是为了赚钱)、物名物虚(贪图虚名,不求实务)、卧薪尝胆(今日打工是为了明日单干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