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usiness Management
企业管理

此“回报”,非彼回报


建立切实有效的“回报”制度——“回报”就是“回馈+报告”。及时、主动、经常地报告工作的进度,是每个员工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。谁都不愿意总让别人督问、总让别人催促、总让别人盯着你督办,那就经常地将自己工作的进度主动告诉别人,让别人知晓、让别人放心、让别人可以不过问。别人放心,自己落得轻松,何乐而不为呢?不怕你经常、频繁地回报,不怕你把别人回报烦,就怕你不主动回报。


一个不“回报”的例子——A交代给B的工作,B没有办妥,也没有“回报”,结果事后A想起来时再问B,才知道事情未办妥,可此时该事情已经延误了最佳处理时机。而如果B把没有办妥的情况及时“回报”给A,A马上想办法、变策略,往往就不会延误最佳时机,而最终把事情办成。B的“回报”与否,直接决定了事情向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。


“回报”不是“汇报”,“汇报”是单向的,往往是下级向上级汇报。而“回报”是双向的,是没有等级之分的,包括下级向上级、上级向下级、下级和下级之间、上级和上级之间。“汇报”更狭义,“回报”更广义。“回报”包含“汇报”。


“回报”不是“沟通”,“沟通”是交流的双方在心得、体会、感受等方面的信息互换,而“回报”是一方给另一方的、关于工作的交代。


“回报”不是“请示”。我们要求养成的、良好的“回报”习惯,绝不等同于不断地的请示。“回报”是对赋予自己的工作给别人的交代、反馈、回复,而“请示”是自己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,需要别人指点自己该如何做。我们需要大家经常地“回报”,但却不需要大家不断地“请示”。我们需要的是自己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,而产生的咨询、请教,而不是自己根本不动脑子、把问题的答案寄托在别人身上的“请示”。


如何多“回报”、少“请示”?牢记李素丽(全国劳动模范)名言——“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,用心做事才能把工作做好!”。


要想少“请示”,主要有两点——第一,建立足够的自信心,不要还没做就先打退堂鼓。工作还没有做,你又怎么知道自己会做不好呢?第二,站在公司的立场上去想问题,①、怎么做对公司有利;②、怎么做不违背公司的原则;③、怎么做有利于业务提升,就选择怎么做。同时,这三点也是衡量你做得如何的衡量标准。


公司想把某件事交给你做,是已经经过了充分考虑的,觉得你是可以胜任的,是不会过多地超出你的能力范围的,否则也就根本不会交给你做。交给你一个任务,是公司对你的信任、对你的考核,所以今后公司再交给大家做任何事情,不要再听到诸如:“我不行”、“我不会”、“我做不好”之类的这种缺乏自信、底气不足的推委、搪塞性的话,否则公司要重新考虑你的去留问题了。


良好的“回报”制度,对公司的管理来说,主要有三点好处:第一,管理者可以及时掌控下属的工作进度;第二,及时指导和纠正下属的工作,使交给下属去做的工作不会出现大的偏差(扇形原理);第三,管理者通过大量下属“回报”上来的信息,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。


毛主席经典名言——“你办事、我放心”。这句话是毛主席说给华国峰的,这说明他俩之间有一种非常默契的“回报”的良好习惯。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让别人(不仅仅是让陈哥)觉得“放心”“省心”的人,而绝不能做一个让别人觉得“操心”、“费心”、“担心”的人。


在形成“回报”习惯的过程中要注意沟通,不要主观地猜测和揣摩别人的想法和做法,不要总是“以为”(比如:“我以为你知道”“我觉得你是这么想的”),工作该怎么做就怎么做,该告之同事的就及时告之,该询问同事的就及时询问。宁可多沟通,也别不闻不问地少沟通甚至不沟通。


“回报”制度是一个企业良好氛围的一种反映,它会成为大家的一种习惯、一种准则、一种行为,从而慢慢地变成哈尔滨海鹏数据恢复中心自己的企业文化。